绿色互动论坛
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网络教研】为什么学生对会做的题目出错频率仍那么高?

+13
开始懂了
邵文超
半角
飘雪
高占忠
陈继静
Admin
方可
齐金凤
沃德
一起听风
赵兴阁
张晓明
17 posters

1页/共2 1, 2  下一步

向下

【网络教研】为什么学生对会做的题目出错频率仍那么高? Empty 【网络教研】为什么学生对会做的题目出错频率仍那么高?

帖子 由 张晓明 2009-04-23, 09:07

一个中学教研组对此做过如下研究:

在数学、生活中,计算无处不在,计算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作为一项基本技能,绝大部分学生都能按教学要求或教学进度予以掌握。但其中存在的问题还真不少,特别是在我新接任的三年级教学中,不管是万以内数的减法还是加减两步计算,出错率高的让人难以置信。为此我想了很多办法,把加强计算能力和激发兴趣和学习习惯培养多管齐下,如口算比赛、扑克牌游戏、看数写数等练习,但收效甚微,各种问题还是接踵而来。
1、 计算正确率之低,是我教学到现在前首未见的。如果这次作业正确率达到60%,已是挺满意的;正确率要达到80%是非常罕见的。学生在作业中计算出错是家常便饭,无论是填空题还是应用题,或是纯粹的计算题。出现的错误不外乎这些情况:算错、数字抄错、符号抄错等。
2、请学生订正,学生大多能独立订正好,但有时会出现和错题一样的答案,或者要经过二次以上的订正,才能得出正确答案。
3、过一段时间还会出现同样的错误现象。为什么计算的纠错效果成效甚微呢?分析其原因,主要有:
第一、一“算”了之。
在计算教学中,一般总是要求学生“看、想、算、查”。但从学生的练习中真正落实的一步是“算”。其余三步则是一笔带过,并没有引起重视。对于“估算”,许多学生的意识相当淡薄,几乎很少有学生在笔算之前估算一下结果大约是多少,都是提笔就算,就会出现“1200+4500=570”的错误现象。而估算的优越性和重要性越来越在计算中显现出来,许多题目若能事先进行合理的估算,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很少学生用估算来进行检查。
第二、出错了怎么办?重新算一遍!
在学生板演的过程中,有一个令人深思的现象。若学生在外界的提醒下,知道答案错了,那么他第一步是擦掉原来的草稿,重新再算一遍,再写上第二次演算的结果。几乎没有学生能从原来的草稿中寻找错误。这样一来,这位学生并不知道原来错在哪儿,为什么错。他只是重新算了一遍,或许算正确了,或许又一次算错,那么就需要进行第三次计算。有时还会出现订正后与原错题答案一样的怪现象。
学生并没有对计算错在哪里、为什么会错引起重视,而是凭借自己的计算能力又重新计算。这样,订正速度当然慢了,效率也高不了。
对策: 针对上述现象,要有效地纠错,必须要求学生思考出错的真正原因。我想传统的打一个叉,请学生再一次订正肯定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于是,我们开展了多种的反错活动:
一、学当小老师,查错活动。学生完成作业后,往往不愿检查,也检查不出错题来。为此,我让同学们和同桌或自找一个小伙伴交换作业,各当小老师为对方批改,发现错误给他分析或让他自己分析。对别人的作业学生往往是“豆腐里挑刺”,不但是计算,甚至是标点符号的小毛病也能认真地检查出来。
二、“对症下药”。
把学生中的典型错例作为分析对象,同学们当“数学小医生”来诊断错误原因。当场效果很好,学生都能很快得发现错误原因,并总结出经验教训,但一旦自己做题,老毛病又犯了。
三、自我分析。
上面的集体纠错活动往往会让几个后进生混水摸鱼。为了提高每一位同学的自我反省能力,在订正时让学生说说自己的错因。这样一来,能有效地让学生养成自我反省的能力,并减少订正的次数,但时间有限,而错误面太广,无法让学生每一位学生、在每一次订正都来进行自我分析。
困惑:
为什么想的多种办法都收效甚微?经过近两个月的训练,为什么学生对会做的题目出错频率仍那么高?到底该用怎样的“神效药”来缓解、并逐渐治愈学生的这些毛病?望大家为我出点“金点子”。


他们的研究方法都很好,但为什么不能收到实效呢?这里边有个习惯定时的问题。试想,如果在小学阶段养成了这样的习惯(如果低年级养成毛病就更不好说了),按照“先入为主”的理论,或者“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的原理来看,改起来就不那么容易喽。下面请各位小学骨干教师谈一下,你的学生平时有过“对会做的题目出错频率仍那么高”的现象吗?你是怎样应对的?如果能拿出一些“金点子”更好!


由htyzxm于2009-05-07, 11:40进行了最后一次编辑,总共编辑了2次

张晓明
Admin
Admin


返回页首 向下

【网络教研】为什么学生对会做的题目出错频率仍那么高? Empty 回复: 【网络教研】为什么学生对会做的题目出错频率仍那么高?

帖子 由 赵兴阁 2009-04-23, 17:20

这在数学教学中是一个普遍现象,但是我个人认为不仅仅是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学生学习兴趣的问题,而是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性格决定的。
有的学生“加、减、乘、除”都会弄混,这证明学生太马虎,不是采取各种教学手段就能解决的。从此入手,应该注重从小就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进行培养,特别是对他们性格的影响。这也许是现实教育的缺失。

赵兴阁
论坛新星
论坛新星


返回页首 向下

【网络教研】为什么学生对会做的题目出错频率仍那么高? Empty 回复: 【网络教研】为什么学生对会做的题目出错频率仍那么高?

帖子 由 一起听风 2009-04-23, 18:14

非常赞成赵老师的看法。
而且我还认为,一个人的脾气属性也决定着他在儿时的一些习惯的养成中的重要作用。有些孩子的马虎是天生的,而有些孩子的马虎是后天养成的。还有些家长自以为聪明,在孩子没进入校门的时候就开始教一年级的课程了,等到孩子进入校门了,老师讲的东西他都会,当然感觉自己优越,不好好听讲的习惯就慢慢地养成。随着孩子所学课程的加深,家长的教育却跟不上了,孩子恰好这时不专心听讲的习惯已经养成,他就会慢慢后退甚至掉队。
呵呵,说偏啦……

一起听风
初学者
初学者


返回页首 向下

【网络教研】为什么学生对会做的题目出错频率仍那么高? Empty 回复: 【网络教研】为什么学生对会做的题目出错频率仍那么高?

帖子 由 一起听风 2009-04-23, 18:18

具体做法嘛……可以定期利用一点时间出几道计算题,学生独立计算,查时全做对的同学先出去活动,不对的不批出错题而是让学生自己查出错误----同时特别加强学生书写格式的指导,因为规范的书写格式可以表达学生的运算思路和计算方法、步骤,防止错写漏写数字和运算符号能提高计算的准确性。并且教师要以身作则,作学生的表率。如:解题教学时,先和学生一起审题在前,分析在后。思路清晰,层次分明;板书简明,重点突出。

一起听风
初学者
初学者


返回页首 向下

【网络教研】为什么学生对会做的题目出错频率仍那么高? Empty 克服浮躁心理,养成自觉进行验算的好习惯

帖子 由 ??? 2009-04-23, 18:57

为了确保计算的正确率,计算结束后要进行验算。通过验算,及时发现解题中的错误,及时改正错误。

1.培养学生养成自觉验算的习惯。验算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习惯。在日常计算中,学生很难保证每次计算的结果都是正确无误的。培养学生认真验算的良好习惯,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有力保证,验算是计算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验算可以及时发现问题,纠正错误。

2.指导学生掌握多种验算方法。可以采用口算、笔算、简算、估算等几种方法相结合的验算方法,也可以采用逆运算的方法进行验算。如25×44,我们通过简便方法计算出结果后,可以用列竖式计算的方法进行验算,也可以用乘得的结果去除以25(或44),看结果是否等于44(或25),还可以通过估算来进行验算。

???
游客


返回页首 向下

【网络教研】为什么学生对会做的题目出错频率仍那么高? Empty 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持之以恒最要紧

帖子 由 沃德 2009-04-23, 19:17

要想有效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需要持之以恒的努力与练习。短时间的练习,人人能做到,但是长期的练习,这不仅需要教师的坚持,还需要学生的坚持。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能坚持,但是整个小学阶段,六年如一日,你能坚持吗?虽然只有几分钟,口算的量也只有二、三十道,但如果哪个教师能坚持,那么学生的计算能力一定不会差。再说,低、中段学生的计算有了一定的基础以后,到了高年级,根本就不需要花太多的精力去练习,也能达到熟练的计算程度。可见,只要让计算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那么谁都可以算得又对又快!

在训练学生口算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不好的现象,如,学生字迹潦草,态度不够端正,而且有“乱做”的倾向。这时候,教师就要及时进行教育与纠正:练口算是为了提高你的计算能力,应该先对再快,这样快了才有意义!在平时训练的同时一定要注意速度与正确率的共同提高,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但是,口头的提醒毕竟起不了太大的作用,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批改,可以教师改,可以学生改,也可以同桌互相批改,目的让学生知道错在哪里,如何订正。长此下去,学生的正确率与速度定能有长足的进步。

沃德
大智者
大智者


返回页首 向下

【网络教研】为什么学生对会做的题目出错频率仍那么高? Empty 低年级是关键时期

帖子 由 一起听风 2009-04-23, 19:25

好些高年级的老师抱怨,学生的计算实在太差,做十道计算题,全对的只有几个,错五六题的一大半,错七八题的也有不少,甚至全错。究其原因,除了学生的粗心外,更重要的是基础不扎实。新课程实施以来,取得了种种成绩,也发现了不少问题,其中学生的计算能力差就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但是如果到了中高年级再去解决这个问题好象已经太晚了,要想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还得从低年级开始抓。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跟同组的老师商量之后,决定每天开展一定的口算训练,一来提高学生的正确率,二来训练他们的做题速度。一开始练的时候,学生很不适应,速度也很慢,我坚持给他们每天练,虽然时间不多,两三分钟,最多五分钟,但是效果很好,一段时间训练下来,学生计算的速度明显加快,连做作业的速度也快了很多。有人可能会说,一、二年级没有关系,落下了很容易补。话虽如此,但我觉得一、二年级是打基础,培养好习惯的最佳时机,让学生从一年级开始训练口算,并养成好的计算习惯,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也可以促使学生得到更好的成绩,增强自信心。

一起听风
初学者
初学者


返回页首 向下

【网络教研】为什么学生对会做的题目出错频率仍那么高? Empty 回复: 【网络教研】为什么学生对会做的题目出错频率仍那么高?

帖子 由 齐金凤 2009-04-23, 20:40

学生会做的计算题也能出错,有的人可能认为是这个孩子太马虎,其实我个人认为,这也是个人“能力”的问题,不是一个“马虎”就能解释的。课改以后,数学越来越贴近学生的生活,计算不能只是停留在考试上,要让学生真正地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数学是真的有“用”,不是为了考试而学。我非常同意以上几位老师的看法,一个人的性格,确实与计算的正确率有关系。期待:能征求到各位同行的宝贵意见。

齐金凤
版主
版主


返回页首 向下

【网络教研】为什么学生对会做的题目出错频率仍那么高? Empty 推荐:以下有四种方法以供借鉴:

帖子 由 ??? 2009-04-25, 19:55

第一,要对计算引起足够的重视。很多同学总以为计算式题比分析应用题容易得多,对一些法则、定律等知识学得比较扎实,计算是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因而在计算时或过于自信,或注意力不能集中,结果错误百出。其实,计算正确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例如计算一道像37×54这样简单的式题,要用到乘法、加法的运算法则,经过四次表内乘法和四次一位数加法才能完成。至于计算一道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式题,需要用到运算顺序、运算定律和四则运算的法则等大量的知识,经过数十次基本计算。在这个复杂的过程中,稍有粗心大意就会使全题计算错误。因此,计算时来不得半点马虎。

  第二,要按照计算的一般顺序进行。首先,弄清题意,看看有没有简单方法、得数保留几位小数等特别要求;其次,观察题目特点,看看几步运算,有无简便算法;再次,确定运算顺序。在此基础上利用有关法则、定律进行计算(高年级动笔计算前要转化数的形式,如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小数与分数互化等)。最后,要仔细检查,看有无错抄、漏抄、算错现象。

  第三,要养成认真演算的好习惯。有些同学由于演算不认真而出现错误。①数据写不清,辨认失误。如0与6、3与8、4与9、7与1等容易认错。②打草稿时不能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竖式,出现上下粘连,左右不分,再加上相同数位不对齐,既不便于检查,又极易看错数据。所以一定要养成有序排列竖式,认真书写数字的良好习惯。


  第四,不能盲目追求高速度。计算又对又快是最理想的目标,但必须知道计算正确是前提条件,是最基本的要求,没有正确作基础的高速度是没有任何价值的。所以,宁愿计算的速度慢一些,也要保证计算正确,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
游客


返回页首 向下

【网络教研】为什么学生对会做的题目出错频率仍那么高? Empty 出错成因

帖子 由 ?? 2009-04-25, 19:58

不良心态:

一是轻视心理,表现为对计算缺乏足够的重视,认为计算题是“死题目”,不需要动脑思考,忽视了对计算体的分析及计算后的检查。

二是畏难情绪。表现为克服困难的意志比较薄弱。认为计算题枯燥乏味,每当看到计算步骤繁多或数字较大的计算试题,便会产生畏难的情绪、厌烦的情绪、缺乏恒心、耐心和信心,从而使计算的正确性大打折扣。


一些不良的计算习惯。

如计算书写马虎,字迹潦草:无论数字大小、熟练与否一律口算,不愿动笔演算;有的演算不用纸,而是随意的在桌子上、作业本或试卷背面及边缘上演算;计算时也不注意审题、估算、检验等。

??
游客


返回页首 向下

【网络教研】为什么学生对会做的题目出错频率仍那么高? Empty 对策

帖子 由 ?? 2009-04-25, 20:00

1、培养认真审题的习惯。审题是要求做到:一看、二划、三想、四算。

一看就是看清题中的数字和运算符号;

二划就是在试题上标划出先算哪一步,后算哪一步;

三想就是想什么地方可以用口算,什么地方要用笔算,是否可以用简便运算等;

四算就是认真动笔计算。

2、培养认真演算的习惯。

在四则运算中,要有沉着、冷静的学习态度。碰到数字大、步骤多的计算试题时,要做到不急不燥,冷静思考,耐心计算。即便是简单的计算题也要慎重,切勿草率行事。能口算的则口算,不能口算的应注意认真演算。演算是书写整洁、格式规范、方法合理。就是在草稿纸上演算也应做到书写清楚,不乱写乱画,以保证计算的准确及检查时方便明了。

3、培养耐心检查的习惯。一查题目中的数字是否抄错,二查计算过程、计算结果是否有误。重算法、逆算法都是很好的验算方法。

4、养成估算检验的习惯。

??
游客


返回页首 向下

【网络教研】为什么学生对会做的题目出错频率仍那么高? Empty 不管哪种方法,贵在坚持

帖子 由 apple 2009-04-25, 20:06

到了高年级,学生间差距加大,困惑教师较多的就是学困生计算能力的提高问题。而计算训练,大家无非采用笔算与心算两种,笔算教师很容易发现问题的所在,而心算教师却不容易发现其问题在哪里。所以教师们往往都爱在上课刚开始几分钟时间,进行一些口算练习,但更多的做法是,挂一个小黑板或用多媒体打出来,让学生看题直接口答,有以点名回答的,但最大的一点就是能否保证每位学生都去尽力的思考、心算,住往是成绩好的学生连续举手,而学困生一节课也不会举一下手(因为他们经历的挫折太多了,已经失去了自信);也有开火车回答的,许多学生都会根据开火车的情况来决定自己思考的题目,轮不到自己的,就根本不去思考。或别人在思考前面题时,他就在思考最后一道题,因为最后一道题该轮到他答了,轮不到的就干脆置之不理。这些训练的最大弱点就是练习的普遍性及每位学生训练上不够尽力。

这些年来我对于学生的计算训练,总体采用听算训练为主。每天上课前学生必备一个草稿本、一支笔、一本书。听算训练初期教师念题三遍,学生在草稿本上写算式后做出来。这时学生速度较慢,每次只能安排五到八道题;(但有的学生还喜欢用笔算,一是题安排简单点,二是要教育他们逐步改掉)。等学生做完了,同方同学交换作业本,教师念答案订正,这时的听算基本上还停在笔算的基础上,教师仍然不知道学生到底错在哪里,所以要错误的同学说出自己怎样计算的。过一段时间,等学生习惯以后,要求学生不再写算式,教师仍然念题三遍,订正时,由于学生不知道题,所以订正时,教师念题,学生开火车订正,作业本仍然同方交换,也就是学生念的答案都是别人的,他不会有什么压力。出现错误,仍然让原来同学说说自己怎样想的。等进入正轨后,为了提高训练强度,我都只念一遍题,提高学生听算的注意力,这时,教学纪律是最好的,教室里真的就是掉一根针都会听见。

这样坚持每天五分钟,学生的计算中的多数问题基本可能解决,保证了每一位学生均参与到训练之中。

apple
游客


返回页首 向下

【网络教研】为什么学生对会做的题目出错频率仍那么高? Empty 学生做题常出错误的心理原因分析

帖子 由 方可 2009-04-25, 20:11

造成计算错误,除了知识方面的原因外,觉得心理方面的原因也是不能忽视的。平时学生常爱说自己“粗心”,除了由于不良学习习惯所造成的错误以外,大多是感知、情感、注意、思维、记忆等心理上的原因。
(一)感知比较粗略
进行计算时,学生首先感知的是由数据与符号所组成的算式。但是,小学生感知事物特征时往往不够精细,比较笼统,而计算题本身无情节,外显形式单调,不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因此,将56、109、30003等数错读或抄成65、169、3003的事屡有发生。在54+5□5+45的□里填写等号的学生不会是个别的,甚至当教师指出填写有误时,有些学生还会感到茫然,这种视而不见的现象,年级越低的学生越为严重。
学生的感知还伴有浓厚的情感色彩,具有较强的选择性,从而忽略了全面、整体的认识。学生会将一些新奇的、感兴趣的强成分首先摄入脑海,而掩盖了其他弱的成分。由于“0”和“1”在计算中的特殊作用,以及“凑整”往往可以满足简便计算的要求,因此,这些因素均会对学生的感知产生强刺激,使学生在计算时忽略运算顺序、计算法则,导致计算出错。
例1 25×4÷25×4=100÷100=1
分析 “凑整”成了强成分,忽略了运算顺序。
(二)情感比较脆弱
学生在计算时,总希望能很快得到结果,因而,当遇到计算题里的数据较大、较为陌生,或算式的外形显得过繁时,就会产生排斥心理,表现为不耐烦,不能认真地审题,也不再耐心地去选择合理的算法,这样,错误率必定会升高。
(三)注意不够稳定
注意是指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小学生注意的稳定性较差,尤其面临一些单调乏味的内容时容易产生疲劳;注意的范围比较狭窄,如果要求他们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分配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对象上时,也往往会出现顾此失彼、丢三落四的现象。
例1 100—12×5+54=100—60=40+54=94
分析脱式时忘了将“+54”抄写下来,出现了不等式。
小学生注意的转移能力也比较弱,不能很快地转移去适应新的变化。如连续几道加法题后面出现一道减法题,连续几道减法题后面出现一道除法题,学生仍会按照前面的思路与方法去计算,造成不应该出现的计算错误。
(四)思维定势干扰
定势是一定心理活动所形成的准备状态,这种准备状态可以决定同类后继活动的某种趋势。定势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积极作用促进知识的迁移,消极作用则干扰新知识的学习。不良的思维定势表现在按照固定的思维模式去分析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在计算方面,则表现为原有的计算法则、方法干扰新的计算法则、方法的掌握。如初学带分数减法时,分数部分不够减,要从被减数的整数部分借“1”,有些学生受整数减法计算法则的干扰,不管题目中被减数分数部分的分母是几,一律是借“1”当“10”后进行计算,酿成错误。
在计算小数加减法时,开始总有一些学生不是将小数点对齐,而是将小数的末位对齐,这是受整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影响而产生的负迁移作用。
(五)短时记忆较弱
记忆的目的不只是为了信息的储存,更重要的是为了能及时准确地提取。在计算中,经常需要发挥适时(或瞬时)记忆的功能。虽然瞬时记忆在大脑中逗留的时间仅为一秒钟左右,短时记忆在头脑中保留的时间也仅为一分钟左右,但它们在计算过程中的作用是相当大的。由于学生短时、瞬时记忆能力比较弱,不能准确地提取储存信息,使计算出现差错。

方可
注册
注册


返回页首 向下

【网络教研】为什么学生对会做的题目出错频率仍那么高? Empty 一定要重视讲清算理

帖子 由 方可 2009-04-25, 20:15

(一)通过教具演示说明算理
如一年级教学初步认识“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的性质时,先让学生观察教师左手有3支绿粉笔,右手有5支白粉笔,然后要求学生按照教师两手出示的顺序列出加法算式,并计算出结果。先左手后右手,列式为:3+5=8,先右手后左手,列式为:5+3=8。使学生看到加数位置的交换,只不过是出示顺序的变化,因此,并不影响计算的结果。通过演示,可以直观形象地说明:在加法算式中,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的道理。

(二)通过学具操作理解算理
如教学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时,当教师出示9+2=?的算式时,一般来说,学生都能很快地得出和是11。但是,教学9加几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能正确地计算出结果,重要的是揭示进位加法的计算规律,让学生掌握“凑十法”的思考过程,同时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学具操作应该在教师指导下分步进行:
第一步,先按算式上的数目摆出两堆小棒,一堆9根,一堆2根;
第二步,边思考边操作,要求学生用小棒摆出计算结果,让人一眼就能看出是11根;
第三步,边操作边口述过程。把2分成1和1,9加1得10,10加1得11,使学生初步理解“凑十法”;
第四步,将口述操作的思维过程在算式上展现出来。
通过9加几的教学,学生初步掌握“凑十法”,到教学8加几、7加几、6加几的时候,学生就可以在较大的范围内应用“凑十法”,实现知识的迁移。

(三)联系实际讲清算理
如教学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时,借助学生熟悉的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的进率关系,讲清小数点必须对齐的道理,这就是计数单位相同的两个数才能相加减。
又如教学乘法分配律时,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每件上衣10元,每条裤子8元,要买3套这样的衣服,共要多少钱?引导学生根据题里的数量关系列出:10×3+8×3和(10+8)×3两种算式,通过同一道题的两种不同的解法,帮助学生理解乘法分配律。当然,从学生熟知的生活事例中去理解乘法分配律,是没经过严格的推导和论证的,但是这样做更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

方可
注册
注册


返回页首 向下

【网络教研】为什么学生对会做的题目出错频率仍那么高? Empty 错误率高有很多原因,个人觉得这几个方面可以重点考虑一下:

帖子 由 ???? 2009-04-25, 20:21

1、学生的行为习惯,当然这些应该是少部分同学;
2、学生学习中某一块知识点的欠缺,比如有时有些学生经常性的会出现:16-7=11这种错误;
3、也是最重要的,可能学生对于这种题目的练习还不够,还没有达到熟练的程度,这样,因小学生注意的广度还不够,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注意力就无法集中的计算上来,导致计算出现大批的错误。

????
游客


返回页首 向下

【网络教研】为什么学生对会做的题目出错频率仍那么高? Empty 回复: 【网络教研】为什么学生对会做的题目出错频率仍那么高?

帖子 由 Admin 2009-04-25, 20:28

在以往进行四则混合运算的教学中,有这样的感受,只要学生明白了四则题的运算顺序,就完事大吉了,从而导致有一些计算能力薄弱同学的知识缺陷。每每分析周练试卷中,不难发现。对于计算题的审题,学生最容易忽视。因此,教学中教会学生按照一定的步骤审题非常重要,应让学生掌握对题目全面观察的方法。这实际上就是让学生学会有序地观察。由于每一步骤都有明确的目的,这就使观察任务得以落实。学生在审题过程中积极思考,能使他们的观察更具体更深刻。我平时教学要求学生做计算题的审题步骤,首先应看清题目的运算符号,目的是确定运算顺序;其次是观察运算过程中是否可能出现“0”,以便确定某些计算步骤的省略;再次,仔细观察计算数据的特征,看能不能运用运算定律、性质使计算简便;最后,要求观察时既要看清全貌,也要注意局部,同时将观察贯穿到整个计算过程中。实践证明,长期地坚持进行审题训练,不但能使学生提高计算能力,同时也会使他们的观察能力得到培养。

计算能力是小学生必备的一种能力。计算出错都是由于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造成错误的。

Admin
Admin
Admin


返回页首 向下

【网络教研】为什么学生对会做的题目出错频率仍那么高? Empty 回复: 【网络教研】为什么学生对会做的题目出错频率仍那么高?

帖子 由 陈继静 2009-04-26, 19:50

在孩子学习过程中我也老发现这种现象:孩子对做过的题目老是出错。明明会做,明明做过许多遍,甚至是同样的题目,还是会出错。但一告诉他错了他马上就会做出正确的答案。有的老师认为孩子不认真,粗心;有的认为孩子根本没学会知识。从而“狠狠”的惩罚孩子。其实,这不能完全怪孩子不认真,更不该因此而施加给孩子更大的压力。许多老师觉得孩子的水平老是不能进步,考试老是那点分,所以经常让孩子做大量的习题,但根本解决不了问题。科学证明由于小学生的注意能力尚未充分发展起来,所以做过的题才会容易出错。这是孩子必然要经历的过程。所以我们要以包容的心态对待孩子的不足,耐心地指导孩子进行有关训练。

陈继静
注册
注册


返回页首 向下

【网络教研】为什么学生对会做的题目出错频率仍那么高? Empty 究竟是谁的错

帖子 由 高占忠 2009-04-27, 15:16

看了上述诸多教师的评论后,收获颇多的是——诸位教师深厚的理论知识,对学生产生此类问题的原因从多个角度考虑的很全面;但对其如何改变的实际做法,却避重就轻的泛泛而谈,面对大家均认为重要的环节,您的高招在哪里?你的做法又有何实际效果呢?在镇里统考阅卷时,这种现象大家一定常见:凡是口算、竖式计算、脱式计算几乎全对的同学,分数必然少不了,他们的其他知识面掌握的也较牢固。“好学生干什么都行,差学生啥也不行",一直被教育专家所否认,但事实摆在面前,又令教师或多或少的产生困惑——问题出在哪里了?现在的学生与以往学生明显不同,虽然自己的教龄短,但我发现很多细节处的差异,想与大家分享,看看对此问题是否有帮助:学生不知道为什么学?无论是年轻教师还是年老教师,应该说,大家对知识的把握度很准确,尤其是数学教学,我相信没有一位教师不懂得竖式对位的道理,在以不同形式向学生介绍的基础上,巩固复习的手段多样化的辅助下,咱们的孩子学会了多少呢?屡做屡错的学生大有人在,即使你进行了反思,进行了个别指导,进行了单独训练,提高的幅度有多大呢?归根结底,学生不知道怎么学,更具体点说,不知道为什么要学会?不知道学会有什么用?学习态度的不明确,是制约学生发展的重要因素。是什么原因造成此现象的呢、值得广大教师尤其是资深的研究学者考虑!
我感觉,学生数学计算中的出错与语文教学中出现错别字如出一辙.在对待学习上,大部分学生都未能认识到学习的意义,从而产生的随意性,出发点好像是一种逼迫,在家长的督促下,在教师的紧逼下,自己却未能真正认识到学习到底对自己有多大意义。"来一天,混一天"的人,不在少数!如今的家长都不知自己的前景如何去描绘,何况学生乎?所以针对大家的评论,看的得很饱眼福,但具体措施是否能提供的更大众化、更现实些、更具实效些?好让我等愚人加以学习与实施!

高占忠
版主
版主


返回页首 向下

【网络教研】为什么学生对会做的题目出错频率仍那么高? Empty 回复: 【网络教研】为什么学生对会做的题目出错频率仍那么高?

帖子 由 飘雪 2009-04-27, 20:32

学生在计算中出现错误是非常普遍的现象,聆听了大家的心声之后使我受益匪浅。我个人认为学生在计算时出现错误的原因要因人而异:对于基础相对来说比较好的学生,他们在计算时出现错误较多时候是马虎所致;对于基础相对来说比较差的学生,他们在计算时出现错误不仅仅是马虎的因素,更重要的是他们忘记了该如何计算,因此要想提高全体学生的计算能力仅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还远远不够,还要教师经常提示计算法则、计算方法,适时进行示范。
面对新一轮课改大潮,我们不难发现课本中的内容与生活都是息息相关的,并且学生所学知识涉及方方面面,把纯粹的计算知识的学习融入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在每个学期的学习中计算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内容。在学习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由于每个单元的学习任务不同,学生在学过计算之后又学了其他内容,回过头来再计算就有可能出现“忘”的现象,这时出错就比较多,尤其是那些在学习上有问题的学生情况就比较严重,针对这样的现象我认为计算每天都要做,不要多,但要精,把到目前为止学过的所有类型要适当的出示给学生,让他们在反复的操练中掌握算理,提高计算能力。
“熟能生巧”这是广为人知的常理,在计算中也是如此,在学生练的同时也要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摆脱计算中的困惑是我们共同追求的目标,不知大家还有什么高见,让我们共同分享!

飘雪
注册
注册


返回页首 向下

【网络教研】为什么学生对会做的题目出错频率仍那么高? Empty 回复: 【网络教研】为什么学生对会做的题目出错频率仍那么高?

帖子 由 半角 2009-04-27, 21:54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学质量,学生的学习的质量。《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指出: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要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运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口算能力强,才能加快笔算速度,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因此,每位同学都要打好口算基础,加强口算训练,提高口算能力。一些同学计算正确率不是很高,反映了这些同学的计算能力还有待提高,比如乘法口诀不熟、进位加法不熟等;可能缺少一种良好的计算习惯,大部分学生一做完就交,没有养成检查验算的习惯。学生的计算能力不是靠一朝一夕能养成的.要养成认真演算的好习惯,数据清楚,草稿一定要清楚工整,否则连自己都会看错计算结果 。每堂课利用三五分钟的时间对学生加强口算练习,宁少勿滥,宁慢勿错。经常激励学生,对计算保持持久的兴趣,这样逐渐形成习惯。

半角
注册
注册


返回页首 向下

【网络教研】为什么学生对会做的题目出错频率仍那么高? Empty 计算培养

帖子 由 邵文超 2009-04-28, 12:01

小学生在小学阶段对于计算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看到上面教师许多的好办法,使我受益匪浅。我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这种问题,而且错误率十分高,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十分重要,使他们爱学数学,能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中。还有就是在兴趣的基础上,抓住学生的心理活动。如在课上先准备一些计算的习题。然后让所有的学生去练习,教师并给一些激励性的语言,“看大家谁能够在一定时间完成,而且计算又准确”这样会激励学生积极投入到计算当中,而且学生自己就能够细心的去计算。我举的是个例子。如果学生能够长时间的坚持教师不停去抓学生的计算练习。学生就会养计算准确的习惯。克服马虎的毛病。这是本人意见。

邵文超
注册
注册


返回页首 向下

【网络教研】为什么学生对会做的题目出错频率仍那么高? Empty 为什么学生对会做的题出错频率仍那么高

帖子 由 开始懂了 2009-04-28, 16:52

针对这个话题,我发表个人的几点看法:
这个问题在每次考试中表现得都十分明显,当试卷发到学生手中时,就一下子明白,啊,这道题错了,让他自己改很快地将题目改对了。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分析:1、学生粗心大意
2、知识掌握得不够
3、考试态度不端正
4、学生的巩固练习做的不够到位。
我班的学生对知识只能说是理解了,而没有掌握。也就表现出了一听就懂,一做就错的现象。我认为我自己讲题目还是比较清晰的,学生能够听懂,但关键为什么对于一些简单的题目会做错哟,我觉得应该是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还不到位,如何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到位呢?关键是要有一定的训练题,学生自己训练是一方面,教师如何去引导是更重要的。我班上学生的训练题不够,另外我在课堂上的训练量也不多,要全方位地刺激学生,使学生更想学习,比如:小组之间的竞赛,比如每次考试之后的排名。以后要保证每单元结束时要有一次考试,并且这个考试是正而巴经地考试,还要取得一定的效果。
我以后的改进意见是:
1、增加教学反馈,让学生动手做的题目要增加,而不能光靠教师讲。
2、增加一定的考试机会,让学生对学习有压力

开始懂了
注册
注册


返回页首 向下

【网络教研】为什么学生对会做的题目出错频率仍那么高? Empty 回复: 【网络教研】为什么学生对会做的题目出错频率仍那么高?

帖子 由 easy 2009-04-28, 19:12

为什么学生对于会做的题目出错率仍较高,我相信这是我们很多教师的困惑。学生的计算错误仅仅是因为粗心大意吗?我个人认为原因有诸多方面。
首先,我们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小学生的感知特点是比较笼统,模糊的,这在我所任教的小学低年级学生中表现尤为明显,我觉得他们有时只能看到算式的某一部分,例如把“+”看成“×”。甚至有的学生有丢题现象。我们不应该以成人的感知方式去要求学生,也应该理解孩子的这种错误。并且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有意识的对学生的感知能力进行训练,例如,可以做一些“找两幅图异同”的小游戏。
其次,有些学生对于计算题的确有一种轻视心理。在以往大大小小小的考试中,计算题的分值比例可以说很高,可有很多学生一看到算式就急于做题,做好之后还不认真检查,宁可为一道不会做的应用题冥思苦想,也不肯为一道简单的计算题“浪费时间”。对于这类学生,我们在日常的教学中就应该培养他们良好的做题习惯和检查习惯。
以上就是我个人的一些看法,希望能在与大家的交流中得以升华。

easy
注册
注册


返回页首 向下

【网络教研】为什么学生对会做的题目出错频率仍那么高? Empty 回复: 【网络教研】为什么学生对会做的题目出错频率仍那么高?

帖子 由 天气真好 2009-04-28, 23:32

我认为出错的原因主要是没有一个好的学习习惯。那些不好的习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做题态度不认真。学生认为“只不过是计算题,我都会做”。曾经有一位学生在做卷子时没拿演算纸,我问他:“你都能口算出来吗?”他很自信的回答:“能”。像这样的学生不止他一个,说句好听的是他们自信,其实是根本没把计算题当回事儿。
2、做题不仔细。数字能抄错,符号也能写错。比如:竖式计算的结果是1500,因为最后一个“0”带了一点儿小尾巴,所以在等号后面把结果写成了“1506”;而把加法当乘法计算,把除法当乘法计算更是常见。
3、做完题不检查。无论是什么样的学生都没有检查的习惯,以至于很明显的错误也看不到。比如:验算和计算不符,把验算的得数写到计算结果那里。而且没有估算的习惯,其实如果能在做题之前先估算一下结果,有些错误是可以看出来的。
改进措施:
1、培养学生好的学习习惯。首先要端正态度,其次是认真做题、耐心检查。
2、重视对学生估算能力的培养。

天气真好
注册
注册


返回页首 向下

【网络教研】为什么学生对会做的题目出错频率仍那么高? Empty 回复: 【网络教研】为什么学生对会做的题目出错频率仍那么高?

帖子 由 齐金凤 2009-05-07, 21:31

对学生的计算能力进行训练,要从最细微的基础做起。为了使训练收到实效,我从以下两个方面做的。首先,必须引进激励机制和带有游戏的色彩进行训练。比如:每次都为做题全对的同学奖励一个“笑脸”,贴在学习园地里,学生有了“比”的意识,自然对计算就产生了兴趣。当然这种方法在低年级较为合适。其次,实施训练并持之以恒。第一,每天课前进行计算题训练。第二,利用扑克游戏进行训练。第三,开展数学计算竞赛,评选计算小能手。

齐金凤
版主
版主


返回页首 向下

1页/共2 1, 2  下一步

返回页首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
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