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互动论坛
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三年级校本课程--滥竽充数

2 posters

向下

三年级校本课程--滥竽充数 Empty 三年级校本课程--滥竽充数

帖子 由 小猪 2011-09-27, 19:21

滥竽充数
教学目标:
1、 正确认识本课生字,挑选简单的生字进行积累。
2、 自己尝试阅读。
3、会用自己的语言讲故事。
4、表演这个故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板书:滥竽充数
二、整体感知
1、自读故事,勾画生字、词。
2、听老师读故事,认识生字。
3、跟老师读,注意读准读通。
4、出示故事中的生字、新词抢读,开火车试读。
5、检查朗读情况。
(1)指名按句读故事,其他同学边听边注意是否正确,若不正确的地方用铅笔作记号。
(2)读后评价。
每个学生读后其他共同评价,我及时纠正或以范读方式进行指导。
(3)理解文中词语。
读出含有新词的句子,说一说词义,并把生字组课外词语。提出不懂词语,共同解决。
6、排练、表演故事。
教师作适当指导
三、课后练习
1、会讲故事。
2、记忆生字字形。


小猪
初学者
初学者


返回页首 向下

三年级校本课程--滥竽充数 Empty 回复: 三年级校本课程--滥竽充数

帖子 由 张晓明 2011-09-30, 03:23

一、教学目标中还有加上一条:理解这个故事的含义
二、看看这个作品,是否有所启发(你的作品不必作出过大的修改,但小型的修改还是必要的):

新授部分:

滥竽充数是什么意思?它向我们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故事。
学生自由读课文,用一两句话说说讲了什么故事。
课文只有一个自然段,能把它读成两个部分吗?并说明这样分的理由。
滥竽充数是什么意思呢?文中有句话说出了它的含义,快速默读课文,并用笔画出这句话。
屏幕展示:有个南郭先生,从来不会吹竽,也混了进来。每当演奏的时候,他就鼓着腮帮,按着竽眼儿,装出会吹的样子,居然得到了和别人一样多的俸禄。
滥什么意思?文中对应的词是?(不会)竽是一种乐器,看图这种乐器是用竹子做的,而且能够发出悦耳的音乐。滥竽的含义是?充的意思是?(冒充,文中对应的词是装他是怎样装的?谁来读一读。南郭先生吹竽有两个动作鼔和按,谁来表演一下这两个动作?)
合起来的意思是?谁能说一说。这儿还有一个词俸禄怎么理解?(古时候可能是工资:钱、粮食、布匹等).

下面再请同学读读这句话,同学评价:他读得怎么样?
光读得正确流利还远远不够,读到人物的心里那才叫真本事。想想南郭先生混在吹竽高手的队伍里吹竽的时候,心里是怎样的?
紧张,紧张什么?你能读出他当时紧张的心里吗?
害怕?害怕什么?你能通过朗读,让我们充分感受到他的害怕吗?
得意,得意什么?你能想象南郭先生拿到俸禄以后,回到家时得意忘形的样子吗?
南郭先生由起初的担心害怕,到后来的完全放心了·这个过程有起着关键作用的就是“装”:紧张害怕装着不紧张不害怕,不会吹竽装着会吹竽。装得居然没有人发现。由这个装你想到了哪些成语?(装腔作势、装模作样)
读书读到人物心里这叫会读书,这还远远不够,读书还要读出自己的态度。南郭先生的所作所为你是赞成还是反对呢?你能通过朗读把自己的态度表现出来吗?(居然)
那么是什么原因使得南郭先生敢冒着可能招来杀身之祸的风险,混进吹竽的宫廷乐队呢?请快速地默读课文第一句话,你发现了什么?
(齐宣王喜欢听吹竽,而且喜欢听许多人一起吹竽)正是这个原因使得从来不会吹竽的南郭先生认为有机可乘,于是动起了歪脑筋,想法设法混了进来。

引读:每当演奏的时候,他就鼓着腮帮,按着竽眼儿,装着会吹竽的样子,居然得到了和别人一样多的俸禄。
读到这儿,你想对齐宣王说些什么?对南郭先生说些什么?
同学们你们的担心并非是多余的,你看事情的发展正如你们预料的那样:可是好景不长,齐宣王死了,他的儿子齐湣王上台了。跟他的父亲一样,齐湣王也喜欢听吹竽。他喜欢?谁来告诉大家?
听到这个惊人的消息,南郭先生有什么反应?他首先想到的就是逃。(屏幕出示
南郭先生只好逃走了)怎么逃的?除了逃,别无它法。从只好可以看出他是无可奈何地逃,灰溜溜地逃,仓惶地落荒而逃。
南郭先生的故事非常有去趣,让我们一起读读这个故事。
古今文对照读,续写结尾
1、 像其他许多成语故事一样,2、 滥竽充数也有它的出处。它出于《韩非子》,3、 作者就是韩非子。能读懂它吗?学生自由读。
4、 古今文对照,5、 你发现了什么?
6、 古文中没有些南郭先生怎样吹竽的,
7、 这些内容全是作者的想象。我们也可以插上想象的翅膀,
8、 给《滥竽充数》续写一个结尾
总结全文
南郭先生不学无术,落得个仓皇而逃的结局成为千古笑谈。他的故事浓缩成成语“滥竽充数”,被人们广泛运用于口头或文章中;它蕴含的寓意一直给人们以启示和教育,具有经久不衰的生命力。它与“鱼目混珠”具有相同的含义,生活中人们常常把那些不好的东西混在好的东西里卖也称为“滥竽充数”。比如买东西时买到了假货。这些坑人的行为为我们所不齿。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教育我们“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希望我们人人都做真才实学的人,千万不要像南郭先生那样“滥竽充数”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

张晓明
Admin
Admin


返回页首 向下

返回页首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
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