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的识谱兴趣
3 posters
回复: 如何培养学生的识谱兴趣
一、 要转变学生对学唱歌谱的畏惧心理
传统的教育观念认为音乐是一种技术课,它是传授音乐技能的技巧课,音乐教学方法是以“教音乐”为宗旨的,教师的教学目标也往往只停留在“帮助学生顺利地学会教材规定的内容”,因此教师的注意力必然会只集中于唱歌、识谱、乐理、欣赏等技能技巧的传授和训练,而忽视了对人的素质、能力,特别是兴趣、个性的培养。只是硬性地灌输一些专业性很强的繁琐的理性知识,让孩子们去枯燥乏味地练唱歌谱,以为这样学生就能很准确地演唱歌曲,不会出现走音跑调的现象了,从而也就完成了教学任务。可久而久之却导致了孩子们对音乐课的厌恶甚至是畏惧,特别是对练唱歌谱那真是到了“谈谱色变”的程度。因此,在教学中转变学生对识谱的畏惧心理是首当其冲的。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增强教学内容的游戏性,将枯燥的知识传授和抽象音乐符号变为生动的游戏教学,既满足了学生好动好玩的特征,又体现了愉快教学,并有效地调动了学生识谱的主动性、积极性,从而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便消除了畏惧心理。例如:在四年级教学中,由于低年级时不要求唱歌谱,所以导致学生在识谱这方面有困难,而这时如果教师直接让学生死记硬练,肯定会导致学生对歌谱学唱的兴趣,但如果让学生在练习节奏短句的同时配以简单的曲谱,再利用比赛、接龙、创编等多种练习形式,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和巩固音高节奏的概念,那么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孩子们就不会有厌烦唱歌谱的心理了。
在教学中还可以经常采用先唱歌曲再唱谱的“倒置”教学模式。因为将音乐知识技能的学习置于学生能够感受到理解的音乐意境与艺术形象中,比脱离音乐形象的枯燥训练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些歌曲旋律非常好听,学生往往在初次欣赏后就产生一种迫切想唱的欲望。这时就抓住学生兴趣萌芽的时机,进行先唱歌再唱谱的“倒置”教学模式。例如:在学唱《铃儿响叮当》这首歌曲时,由于旋律很熟,歌谱却太难,所以就可以直接用听唱法、模唱法等形式解决难点,在反复熟悉旋律后再学唱歌谱,学生明显感觉到识谱难度降低,信心随之增强。另外,在学生练唱歌谱时教师可以不要作统一要求,可根据学生不同能力做不同要求,并时刻注意他们的进步,哪怕是多唱一句歌谱的进步也给他们鼓励、表扬,这样孩子们就不会对练唱歌谱有压力了。
二、在识谱教学中要着重强化学生的“听觉”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音乐学习的各个方面都涉及到听觉的作用,音乐的各种听觉感受能力(节奏感、音高感、旋律感、和声感、结构感、形象感等等)是审美能力的基础。学谱的基础也应该首先放在听觉能力的培养上。听得多了,就自然会有一些高音的感觉,有了先入为主的音高再唱曲谱,学生就会很容易掌握音准的概念。
比如,在教唱新歌前首先可以让学生欣赏,以听领先。重视“听”的教学,强化“听”的功能。当学生进入音乐教室时,教师就可以播放今天要学的歌曲音乐,让学生有个无意识印象,但这种欣赏教师却是有意指导的,是要为下一步学歌曲作好铺垫,而这时学生却在无意中学会倾听。在真正要学习这首歌曲前,教师可以再安排一次有意欣赏,这属于诱导性的欣赏,启发学生:“刚才你们在进音乐教室时听到的歌曲是什么情绪的?你听了有什么感受?”……诱发学生联想,指导学生欣赏,从而对歌曲的情绪、节奏、表现的内容等有了初步的了解,同时旋律、节奏,在学生脑中也有了一定的印象,起到了熟悉旋律等作用。但一遍一遍的听学生很容易分心,也提不起兴趣。所以在听的时候要变化多种形式, 提出不同要求,在给学生美的感受的同时强化他们听的感觉。在这样熟悉旋律的基础上让学生去唱歌谱,相信每一位同学都会感觉很容易而且能够很好地把握节奏和音准。
三、让学生在音乐实践活动中有趣地学习识谱
1、低年级可采用多种形式的游戏法,帮助学生认识音符,识别音符的唱名和时值。
如,游戏《摘果子》:将乐谱写在各种色彩鲜艳、形象可爱的水果卡片上,把这些“水果”挂在“树”上,游戏开始后,让学生取下后唱出卡片上的音符。
再如游戏《送小音符回家》根据不同动物的叫声特点来确定相应的音符和节奏。
如:3、ii、77 7、66 66、5 5.等,这些音符分别和下面哪些小动物的叫声相似(小猫、小狗、小鸡、小鸭、公鸡),游戏时,要求学生把这些音符就送到谁的家中。
2、中年级在认识唱名、音位、音高的基础上,可进行听辨单音的练习。
如,游戏《青蛙跳》:请几位学生分别做小青蛙,戴小青蛙的头饰,边做青蛙跳边听音乐。当跳到黑板前时,听到老师弹什么音,就把“小青蛙”放到相应音符的荷叶上,都做完后把黑板上的音符唱一遍,然后再配上节奏连起来唱唱,这样学生就会很容易唱较长的曲谱旋律了。此外,还可利用卡片组音游戏、唱名填空游戏等进行复习巩固所学的音符。
另外,利用柯达伊手势,也能很好地帮助低、中年级学生进行音阶练习和音高训练,培养音准能力,是提高识谱教学效果的较好方法。
3、高年级可在欣赏、创编、器乐等活动中灵活地进行识谱教学。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乐理知识不要太过强调,只要能使学生唱会或视奏必学歌谱,听懂乐曲即可。例如:民乐合奏《步步高》在欣赏前学生视唱了主题旋律,欣赏时学生听得津津有味,有的半闭眼睛摇头晃脑,有的跟着音乐轻声哼唱,有的甚至手舞足蹈,有的学着指挥家的模样指挥起来。学生边听,教师边插入乐曲简介,学生第二次听赏时,就能听着乐曲看着歌谱唱出旋律了。欣赏全曲后绝大部分学生都能唱出主旋律。
利用创编来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以教五年级学生唱《美丽的夏牧场》为例。由于这首歌曲具有鲜明的民歌特点,所以在学唱新歌之前,可将乐曲中的旋律顺序打乱,以短小乐句为单位排列在一起,先让同学们听每组乐句的音高,在根据自己的感觉重新排列成流畅的旋律,并一起弹唱。这样“以听为先导,创编为手段”,然后再让大家来听一听,唱一唱教材上的歌曲,于是就提高了学生的识谱能力,也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
同样的,创编旋律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可以在学唱新歌之前创编,也可以在学完了歌之后来创编。这样都能让同学们在乐趣与自己的成就感之中学习识谱。
另外,乐器引进课堂也是识谱教学的最佳实践活动,学习器乐演奏的过程,同时也是识谱的过程。使学生不仅能正确地奏出乐谱中各种音符,还能通过反复地听音乐训练,使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建立准确的音高概念,有效地增强识谱能力。
四、运用多媒体的辅助识谱教学
据科学研究,在学生获得信息,掌握知识的过程中,视觉占83%,听觉占11%,嗅觉占3.5%,触觉占1.5%,味觉占1%。这就说明,视觉和听觉在学生的学习中起到的作用最大。而运用多媒体进行电化教学恰恰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视听能力,丰富了他们的视听感受,从而使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多了,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果提高了。并且将多媒体课件运用到识谱教学中,对于突破教学重点,分散教学难点常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从而大幅度提高了教学质量。如,三年级歌曲《采山》中出现的八分音符与十六分音符连用的节奏、附点节奏、及八度大跳音程都是学生不好掌握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些难点我运用了多媒体课件以辅助识谱教学。我将难点乐句的学唱设计成 “上山采物”的环节:多媒体屏幕上,一片青翠起伏的山峦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而曲谱中的唱名则按音的高低出现在山峰上或山谷间,这让学生对歌曲的旋律线及音高的变化一目了然。并且唱名按旋律的节奏出现动态变换,使学生很自然地感受和掌握了旋律的节奏。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兴致勃勃地参与活动。那些复杂的节奏、高低起伏的旋律甚至大跳音程很快就被学生轻松掌握。可见在教学中,适时、适度、有针对性的将多媒体课件引入音乐课堂,运用于识谱教学中,是能达到很好教学效果的。
传统的教育观念认为音乐是一种技术课,它是传授音乐技能的技巧课,音乐教学方法是以“教音乐”为宗旨的,教师的教学目标也往往只停留在“帮助学生顺利地学会教材规定的内容”,因此教师的注意力必然会只集中于唱歌、识谱、乐理、欣赏等技能技巧的传授和训练,而忽视了对人的素质、能力,特别是兴趣、个性的培养。只是硬性地灌输一些专业性很强的繁琐的理性知识,让孩子们去枯燥乏味地练唱歌谱,以为这样学生就能很准确地演唱歌曲,不会出现走音跑调的现象了,从而也就完成了教学任务。可久而久之却导致了孩子们对音乐课的厌恶甚至是畏惧,特别是对练唱歌谱那真是到了“谈谱色变”的程度。因此,在教学中转变学生对识谱的畏惧心理是首当其冲的。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增强教学内容的游戏性,将枯燥的知识传授和抽象音乐符号变为生动的游戏教学,既满足了学生好动好玩的特征,又体现了愉快教学,并有效地调动了学生识谱的主动性、积极性,从而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便消除了畏惧心理。例如:在四年级教学中,由于低年级时不要求唱歌谱,所以导致学生在识谱这方面有困难,而这时如果教师直接让学生死记硬练,肯定会导致学生对歌谱学唱的兴趣,但如果让学生在练习节奏短句的同时配以简单的曲谱,再利用比赛、接龙、创编等多种练习形式,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和巩固音高节奏的概念,那么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孩子们就不会有厌烦唱歌谱的心理了。
在教学中还可以经常采用先唱歌曲再唱谱的“倒置”教学模式。因为将音乐知识技能的学习置于学生能够感受到理解的音乐意境与艺术形象中,比脱离音乐形象的枯燥训练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些歌曲旋律非常好听,学生往往在初次欣赏后就产生一种迫切想唱的欲望。这时就抓住学生兴趣萌芽的时机,进行先唱歌再唱谱的“倒置”教学模式。例如:在学唱《铃儿响叮当》这首歌曲时,由于旋律很熟,歌谱却太难,所以就可以直接用听唱法、模唱法等形式解决难点,在反复熟悉旋律后再学唱歌谱,学生明显感觉到识谱难度降低,信心随之增强。另外,在学生练唱歌谱时教师可以不要作统一要求,可根据学生不同能力做不同要求,并时刻注意他们的进步,哪怕是多唱一句歌谱的进步也给他们鼓励、表扬,这样孩子们就不会对练唱歌谱有压力了。
二、在识谱教学中要着重强化学生的“听觉”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音乐学习的各个方面都涉及到听觉的作用,音乐的各种听觉感受能力(节奏感、音高感、旋律感、和声感、结构感、形象感等等)是审美能力的基础。学谱的基础也应该首先放在听觉能力的培养上。听得多了,就自然会有一些高音的感觉,有了先入为主的音高再唱曲谱,学生就会很容易掌握音准的概念。
比如,在教唱新歌前首先可以让学生欣赏,以听领先。重视“听”的教学,强化“听”的功能。当学生进入音乐教室时,教师就可以播放今天要学的歌曲音乐,让学生有个无意识印象,但这种欣赏教师却是有意指导的,是要为下一步学歌曲作好铺垫,而这时学生却在无意中学会倾听。在真正要学习这首歌曲前,教师可以再安排一次有意欣赏,这属于诱导性的欣赏,启发学生:“刚才你们在进音乐教室时听到的歌曲是什么情绪的?你听了有什么感受?”……诱发学生联想,指导学生欣赏,从而对歌曲的情绪、节奏、表现的内容等有了初步的了解,同时旋律、节奏,在学生脑中也有了一定的印象,起到了熟悉旋律等作用。但一遍一遍的听学生很容易分心,也提不起兴趣。所以在听的时候要变化多种形式, 提出不同要求,在给学生美的感受的同时强化他们听的感觉。在这样熟悉旋律的基础上让学生去唱歌谱,相信每一位同学都会感觉很容易而且能够很好地把握节奏和音准。
三、让学生在音乐实践活动中有趣地学习识谱
1、低年级可采用多种形式的游戏法,帮助学生认识音符,识别音符的唱名和时值。
如,游戏《摘果子》:将乐谱写在各种色彩鲜艳、形象可爱的水果卡片上,把这些“水果”挂在“树”上,游戏开始后,让学生取下后唱出卡片上的音符。
再如游戏《送小音符回家》根据不同动物的叫声特点来确定相应的音符和节奏。
如:3、ii、77 7、66 66、5 5.等,这些音符分别和下面哪些小动物的叫声相似(小猫、小狗、小鸡、小鸭、公鸡),游戏时,要求学生把这些音符就送到谁的家中。
2、中年级在认识唱名、音位、音高的基础上,可进行听辨单音的练习。
如,游戏《青蛙跳》:请几位学生分别做小青蛙,戴小青蛙的头饰,边做青蛙跳边听音乐。当跳到黑板前时,听到老师弹什么音,就把“小青蛙”放到相应音符的荷叶上,都做完后把黑板上的音符唱一遍,然后再配上节奏连起来唱唱,这样学生就会很容易唱较长的曲谱旋律了。此外,还可利用卡片组音游戏、唱名填空游戏等进行复习巩固所学的音符。
另外,利用柯达伊手势,也能很好地帮助低、中年级学生进行音阶练习和音高训练,培养音准能力,是提高识谱教学效果的较好方法。
3、高年级可在欣赏、创编、器乐等活动中灵活地进行识谱教学。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乐理知识不要太过强调,只要能使学生唱会或视奏必学歌谱,听懂乐曲即可。例如:民乐合奏《步步高》在欣赏前学生视唱了主题旋律,欣赏时学生听得津津有味,有的半闭眼睛摇头晃脑,有的跟着音乐轻声哼唱,有的甚至手舞足蹈,有的学着指挥家的模样指挥起来。学生边听,教师边插入乐曲简介,学生第二次听赏时,就能听着乐曲看着歌谱唱出旋律了。欣赏全曲后绝大部分学生都能唱出主旋律。
利用创编来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以教五年级学生唱《美丽的夏牧场》为例。由于这首歌曲具有鲜明的民歌特点,所以在学唱新歌之前,可将乐曲中的旋律顺序打乱,以短小乐句为单位排列在一起,先让同学们听每组乐句的音高,在根据自己的感觉重新排列成流畅的旋律,并一起弹唱。这样“以听为先导,创编为手段”,然后再让大家来听一听,唱一唱教材上的歌曲,于是就提高了学生的识谱能力,也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
同样的,创编旋律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可以在学唱新歌之前创编,也可以在学完了歌之后来创编。这样都能让同学们在乐趣与自己的成就感之中学习识谱。
另外,乐器引进课堂也是识谱教学的最佳实践活动,学习器乐演奏的过程,同时也是识谱的过程。使学生不仅能正确地奏出乐谱中各种音符,还能通过反复地听音乐训练,使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建立准确的音高概念,有效地增强识谱能力。
四、运用多媒体的辅助识谱教学
据科学研究,在学生获得信息,掌握知识的过程中,视觉占83%,听觉占11%,嗅觉占3.5%,触觉占1.5%,味觉占1%。这就说明,视觉和听觉在学生的学习中起到的作用最大。而运用多媒体进行电化教学恰恰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视听能力,丰富了他们的视听感受,从而使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多了,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果提高了。并且将多媒体课件运用到识谱教学中,对于突破教学重点,分散教学难点常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从而大幅度提高了教学质量。如,三年级歌曲《采山》中出现的八分音符与十六分音符连用的节奏、附点节奏、及八度大跳音程都是学生不好掌握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些难点我运用了多媒体课件以辅助识谱教学。我将难点乐句的学唱设计成 “上山采物”的环节:多媒体屏幕上,一片青翠起伏的山峦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而曲谱中的唱名则按音的高低出现在山峰上或山谷间,这让学生对歌曲的旋律线及音高的变化一目了然。并且唱名按旋律的节奏出现动态变换,使学生很自然地感受和掌握了旋律的节奏。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兴致勃勃地参与活动。那些复杂的节奏、高低起伏的旋律甚至大跳音程很快就被学生轻松掌握。可见在教学中,适时、适度、有针对性的将多媒体课件引入音乐课堂,运用于识谱教学中,是能达到很好教学效果的。
????- 游客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
2015-06-02, 16:13 由 游客
» 驻操营小学科学教研组:如何培养学生多思、善问、大胆质疑的习惯?
2015-05-06, 16:23 由 祖亚静
» 关于高年级长篇课文的阅读问题
2015-04-30, 15:54 由 Admin
» 如何实现低年级识字教学的有效性?
2015-04-30, 15:45 由 Admin
» 【推荐给新教师的文字】怎样备好一节课
2015-04-30, 15:34 由 Admin
» 如何实现英语在生活中的运用?
2015-04-30, 15:22 由 Admin
» 驻操营小学语文教研组教研主题一:如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同时注意倾听能力的培养)
2015-04-22, 13:26 由 yxchangyumei
» 对于英语学科,都可以安排什么家庭作业?
2015-04-18, 16:36 由 闫东玲
» 在六年级的英语教学中,如何使课堂更具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015-04-18, 16:25 由 闫东玲
» 驻操营小学综实教研组:如何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积极实践的习惯?
2015-04-16, 13:43 由 姜琨6
» 驻操营小学校本教研组:如何培养学生上课主动回答问题的习惯?
2015-04-16, 13:17 由 姜琨6
» 如何培养孩子认真读题、审题、检查的好习惯
2015-04-15, 16:51 由 水小杨军
» 高年级的口算,需要从哪些方面进行练习
2015-04-15, 14:30 由 李玉新
» 如何具体实施相关措施,提高学生在听、说、读、写方面的能力?
2015-04-14, 20:57 由 曹宏侠
» 体验式学习的基本内涵
2015-04-14, 20:14 由 曹宏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