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互动论坛
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转】别把口语交际课简单地上成口语课

2 posters

向下

【转】别把口语交际课简单地上成口语课 Empty 【转】别把口语交际课简单地上成口语课

帖子 由 糊涂 2009-03-30, 22:55

目前,有些教师在上口语交际课时,大部分时间用在师生“互动”──老师提出问题,学生沿着老师的思路回答问题;老师布置说话任务,学生根据老师布置的任务口头作文。学生说话的对象,是全班同学,是老师,大部分时间用来训练单向说话,学生之间面对面的交流却很少。《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口语交际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学生仅仅是回答问题、口头作文,所培养的仅仅是倾听和表达的能力,这样的课,只能是口语课,并不是口语交际课。单向的口语训练,并不能培养学生的应对能力,只有真正意义上的口语交际,才能培养学生的应对能力。

为什么有些教师会把口语交际课上成单纯的口语训练课呢?主要是因为他们没有正确地把握口语交际课程的“过程互动性”,忽略了“应对”能力的培养。应对能力,也就是交际双方的对答能力,包括应变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思维能力、处理问题的能力等。单向的口语训练课虽然也是口语交际中的一种形式,但仅仅是单向的表达,不能代表口语交际的全部内容。口语交际课是强调交际性的,既注重言语本身的表达训练,又注重问题的提出艺术与解决对策,还注重人际礼貌、身份协调等交际规则的领会。也就是说,口语交际非常重视在语言能力训练的同时加强语用能力的培养。

具体而言,单向的口语训练课与口语交际课有着明显的区别:

第一,训练的目的不同。口语训练培养的主要是学生的普通话表达能力,教师比较关注的是答案的对与错。而口语交际是使交际双方在交际后得到了信息,交流了情感,并在交流讨论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交际者双方所关心的并不是答案的对与错,而是交际的内容、对方的反应,不仅培养了学生倾听和表达的能力,还加强了应对能力的培养,完成的是交际的目的。

第二,训练的内容不同。口语训练课的问题或话题一般都是老师指定的,说的内容是可以预料的,有些内容甚至可以预先做好准备。而口语交际课的说话内容,是由交际双方自己控制的,交际双方根据实际需要而表达自己的愿望、观点和信息,说话的内容是不可预期的。

第三,训练的过程不同。口语训练的过程是可以预设的,而口语交际的过程是变化的,是不断生成的,是不可预设的。

第四,说话的对象不同。口语训练时的对象往往是全班同学,是教师,说话者主要是单向的说话,老师和其他同学只能做听众。而口语交际的对象是交际的另一方,交际双方是面对面的交流。

综上所述,口语交际的训练实质上是真实交际的演练,它关注的是互动中的语言学习和反思,而不是单纯的口语训练。

看来,判断一节课是单纯的口语课还是口语交际课,不是看训练说的时间有多少,关键是看这节课是否有互动,是否有“应对”的环节。

因此,我们在上口语交际课时,应多营造互动的机会,具体地说,应该创设各种情境,例如辩论、采访、买卖、接待等,多给学生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多给学生“应对”的机会,不能总让学生单向地训练说话,不能把口语交际课简单地上成口语课。

糊涂
有智者
有智者


返回页首 向下

【转】别把口语交际课简单地上成口语课 Empty 【转】低、中年级口语交际教学要求与难点突破

帖子 由 糊涂 2009-03-30, 22:5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该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要切实提高口语交际教学的实效性,就必须准确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解读口语交际教学要求,采取有针对性的策略,突破教学难点,达成教学目标。下面就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材低、中年级口语交际教学要求与难点突破,说说自己的体会。

一、教学要求的共性与个性

1.共性要求。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口语交际教学的总体目标:通过口语交际教学与训练,让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和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际,发展合作精神”。这个总目标实际上涵盖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例如,三年级上册的讲名人故事的要求有三个。①知识与能力方面。“你知道的名人故事”规定了口语交际的内容是“自己知道”的名人故事,“讲给同学们听”意在培养即时性、现场性的倾听、表达、交流能力。②过程与方法方面。就是“要讲清楚,让别人听明白”,“认真听,可以提问,也可以补充”,“听了以后有什么想法,大家可以交流交流”。③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显性的是养成“讲清楚”“认真听”的良好习惯,隐性的是学习名人的优秀品质。

2.个性要求。即学段要求。学段不同,教学要求也不一样。

第一学段重在突出基础性,做好全方位的“启蒙”与起步训练。例如,一年级上册安排了6次口语交际,语言表达上主要强调简要、完整地讲述,用几句话把事情或画面内容说完整、说明白。方法学习主要有:①问。例如:“对你不熟悉的游戏,可以问问同学是怎么做的。”②评。例如:“评一评谁拼得好,谁说得好。”③议。例如:“讨论讨论:哪种运南瓜的方法好?为什么?”在交际的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上的要求是要认真听,有兴趣听,听明白别人讲话的主要内容,有问题的可以“问问同学”,说之前可以先“想想”,评之前要先“看看”等

第二学段重在强化、巩固和提高。以三年级上册为例,在语言表达方面,要求由“完整”提高为“清楚明白”“具体生动”,还要以他人讲话的主要内容和自己的见闻为依据,突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在交际方法方面,虽仍以听“别人谈话”为主,但要求提高为听后“向人请教” “与人商讨”。在交际的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方面,突出了“尊重对方”的交际情感、交际的“主动性”和交往能力与合作精神的培养。其中,以培养“尊重对方”的交际情感为重点。这样的定位,既巩固了低年级的口语交际教学成果,又为高年级的教学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发挥了中年级的过渡和衔接作用。

二、用好教材的提示和建议

充分挖掘、利用教材的话题资源创设交际情境,让学生有话可说;精心设计过程,引导学生展开多个回合的训练,让学生无拘无束地说;注意活用课程资源,追求创意,让学生说得更好,这些是口语交际教学的一般思路。老师们对此是十分清楚的,不再赘述。这里要说的是口语交际的教学难点和解决策略。

难点一:情境创设合理性的把握。

生活所需的口语交际一般包含“日常生活的口语交际”和“正式场合的口语交际”两种,具体又可分为独白、交流、介绍、议论、表演等几类。对此,中低年级教材都做了全面而合理的考虑和安排。独白类的如四年级上册的“我看到了……”;交流类的如二年级上册的“我们去‘旅游’”,四年级上册的“感谢和安慰”;介绍类的如三年级上册的“夸夸我的同学”;议论类的如一年级上册的“这样做好不好”,二年级上册的“我的想法”;表演类的如一年级上册的“续编故事”“猜谜游戏”,二年级上册的“应该听谁的”。不同类型的教学内容,采用的交际情境应有所区别。

像“我们去‘旅游’”“小小新闻发布会”(四年级下册)这样正式场合的口语交际,最好采用“即席表演”的方式。表演最好要“戏剧化”,这样,学生才能够进入某种特定的情境,从发布新闻和推荐的模拟中学到怎么发布新闻和推荐。

像安慰感谢类的日常生活中的口语交际教学,应慎用即席表演的方法。因为如果简单地把教材中提供的情境照搬到日常生活中去,往往会给人一种“涂脂抹粉”的感觉,容易导致学生把在课堂上表演的口语交际与真实生活中的口语交际割裂开来,缺乏生活的真实性。其实,学生在生活中少有安慰和感谢的举动,不是因为他们不懂得安慰和感谢,而是缺乏相应的意识。所以,这类口语交际的教学,应重在唤醒学生的反思意识。比较理想的活动方式是创造出与习以为常的“日常生活”不同的“陌生化”的生活情境,以激发学生的交际兴趣和愿望。如,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游戏、讲故事(讲曾经发生过的与学生生活经验能沟通的真实故事,也包括讲述自己生活中的相关经历),故事的主题应该是不成功的交际,或者现在回想起来是有缺憾的经历。观看真实生活中交际实情的录像,更能促进学生的反思,从而更好地改进日常的口语交际。

例如,“向你推荐一本书” (九义教材第八册)、三年级下册“教你学一招”的最好活动方式就是“实战”,结合班级好书展览、“生活小能手”评选进行,把口语交际教学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结合起来,在实战的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关注口语交际的行为问题,不能只关注讨论的结果。

难点二:教材互动性因素的挖掘。

双向互动是口语交际训练的关键。尽管语文教材中口语交际的内容为教学提供了凭借,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意识到,这些内容所隐含的互动性因素并不相同,有的是显性的,一看便知;有的是隐性的,易被忽略;有的看上去并不能双向互动,令人无从下手。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并精心设计实施策略,让学生在交际时互动起来。

1.抓“显点”,顺势引导。例如,二年级上册“我们去‘旅游’”,有这样的文字提示: “自由组成‘旅游团’,轮流当‘导游’,给大家介绍自己知道的风景名胜。‘游客’可以随时向‘导游’提问题,‘导游’要耐心解答。”教学时,只要让学生弄清这个话题的提示要求,分别让学生扮演导游和游客,提出与导游所说内容有关的问题,连说话带动作演起来,就可以进入互动状态。

2.挖“隐点”,巧妙勾连。例如,一年级上册“我会拼图”,在教学时如果只关注“我”怎样说话,那么这个话题就失去了互动性,变成了“看图说话”,因此,在教学中要巧妙勾连,不仅要引导“我”说话,能言善说,而且要让听的同学说话,能听善问。具体可这样处理:①学生4人一组商议拼什么动物,怎样拼,议后动手拼图;②派代表上台学叫所拼动物的叫声,让同学猜;③介绍拼的过程,并接受同学咨询:“它长得怎样、生活在哪里、你为什么喜欢它”等;④展示学生作品,全班自由欣赏、评价、交流,评选最佳拼图;⑤讨论除拼动物外,还可以拼什么。如此处理教材,可以大大增强学生相互交流的机会,使口语交际的互动性得到有效落实。

3.找“支点”,优化整合。例如,一年级下册“春天在哪里”,该如何让学生双向互动起来呢?可以紧扣提示语中的“找”字,将学生分成“花园” “校园”“百木林”等几个小组,分别重点观察花草、池水和树木。课堂上先问大家找春天时都找到了什么,再互相发问,问题也自然变成了交际话题,互相的问答过程就是双向互动的口语交际过程。

难点三:学生角色意识的形成。

学生在参与口语交际活动时,实际上是以双重身份参与的,一是他的社会角色,即学生;二是他的交际角色,即特定交际情境中扮演的那个角色。同时,在交际过程中,学生又在说话者和倾听者之间转换。发展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就必须引导学生进入相应情境,确认自己的不同角色,要根据不同年级学生及交际内容采取不同的方法。像低年级的孩子最乐意扮演角色,又最容易沉浸于角色,教学时不妨用上与角色相适应的道具、服饰和布景,发展学生的角色意识。如,一年级下册“续讲故事”,给学生化个妆,戴上小兔或小松鼠的动物头饰,进行实地表演。到了中年级就不能仅靠道具的布置,更为重要的是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凭借想象进入虚拟的生活情境。如,三年级下册“教你学一招”,学生也许是游泳高手,也许是做菜名厨,也许是修理技工……这样,随着人物身份、技术特长、地点情境的变化,言语情境也随之变化,角色感也越发鲜明。

难点四:倾听习惯的养成。

倾听,是现代人在口语交际中的基本素养。但在课堂上,我们常常看到,在精心创设的情境面前,学生个个急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当教师让别的同学发言时,他们便会长叹一声,或悄悄地与其他同学窃窃私语,说些与话题毫不相关的话,真正能坐着倾听别人讲话的学生不多。这种不会听、不想听、不善于听的行为直接影响口语交际的教学效果。在诸多的交际习惯中,学会倾听,逐步养成尊重别人的习惯,应成为低、中年级口语交际的重点。为此,可结合具体的口语交际内容进行训练,或专门安排单项和综合的听力技能训练。如,听辨训练,培养学生听辨的敏感性和准确性;听答训练,培养和提高学生听的注意力、理解力和记忆力;听想训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听品训练,培养学生准确理解对方谈话意思,准确把握对方交际动机的能力。通过专项训练与综合训练的结合,最终达到参与、专注、思考、应对的倾听要求。

糊涂
有智者
有智者


返回页首 向下

【转】别把口语交际课简单地上成口语课 Empty 【转】让口语交际课堂活起来

帖子 由 糊涂 2009-03-30, 23:00

口语交际教学为广大教师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天地,要求教师在训练的内容、途径、方法上作一番探索与革新。笔者对此作了一些思考,提出以下教学建议。

一、教学目标:走向整合,追求“牵一发而动全身” 的综合效应

口语交际是一种综合素质,它是知情意行的统一体,这就决定了口语交际教学要实现教学目标的优化,必须着眼整体,追求一种综合效应。有人会问,教材中的口语训练往往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如此看来是否有矛盾冲突?答案是否定的。科学的做法应当是突出重点目标的同时兼顾其他素质的训练,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 的效果。

人在表达时,其他学生要仔细倾听,听的质量如何?有没有听出问题,能不能作为听众作出交流 怕 即席提一些感兴趣的问题广 听与说是水乳交融的。整个口语交际过程中,教师还得注意学生在口语交际时的态度以及语言背后隐藏着的思维、品质等,相机作出恰到好处的指导。只有坚持整体原则,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才会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

二、教学途径:走向多样,打通教学和生活的隔阂

凡是有人际交往的地方就可以进行口语交际的教学,这是由母语学习的广泛性决定的。生活就是口语交际的内容,口语交际就是生活的工具,这应当成为教师的教学追求。所以口语交际训练的天地是广阔的,途径是多样的。

(一)口语交际专题训练

通过教材中的专题训练,使学生比较系统、快捷地掌握口语交际的有关知识,提高相关技能。这种专题训练具有以下特点:一是跟学生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具有广泛的适用性;二是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规律。随着学生身心发展,他们的交际面会更广泛,要求的相应交际技能和素质也更高。

(二)渗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课堂教学就是师生交往的双向互动过程。每一堂课都为学生口语能力的发展提供了用武之地。语文课尤其如此。所以语文教师课堂上要有训练的意识,融口语交际训练于阅读课和作文课中。在一些好的语文课上,教师这方面的引导、矫正往往不着痕迹,与课堂主要教学目标水乳交融。

“请大家仔细听,这位同学读得怎样?”这是让学生听清楚、听明白;“请大家评一评刚才某学生的回答。”这是指导学生在听的基础上学会思考,学习给别人提出看法;“别着急,吸一口气,再慢慢说。”“你讲得很对,能不能说得再响亮些?”这是对学生口语交际信心的激发和口语技能的强化训练。

(三)随机训练

1.紧扣生活随机训练。丰富多彩的生活给口语交际教学提供了活水源泉,教师要用心捕捉现实生活现象,诱导学生用学过的知识和自己的认识能力“评优劣,定从违”,参与、影响班级、学校和社会生活,在这一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比如新转进一个学生,大家怎样说欢迎辞;组织“该不该看动画片” 的讨论等等。

2.利用活动随机训练。爱好活动是孩子的天性,班级、学校等经常开展活动,抓住活动的机会进行口语交际会取得比较理想的效果。

三、教学方法:走向交际,或创设情境,或提供案例,让口语交际教学活起来

教无定法,口语交际教学同样如此。但正如吕叔湘先生所说,灵活多样的方法中有一个总钥匙,即一个“活”字。我认为,教活口语交际课,这个“活” 的金钥匙就是要有一种交际的情境或氛围。

(一)创设交际情境,发展口语交际能力

适当的口语交际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力,并切切实实地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二)提供交际案例,发展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案例学习是一种有效的口语交际训练办法。案例就是一个交际的情境,既可以描述正确的做法让学生仿效,也可以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发现,并探索、讨论正确的口语交际方法、途径。

(三)联系现实生活,拓展交际空间

口语交际课是口语交际训练的主阵地。在教学中,还要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并在日常生活中,让学生积极主动锻炼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扎实的口语交际课应该兼容并蓄,打通课内外的壁垒,激活学生的已有经验。只有把交际内容和学生生活经验紧密联系起来,口语交际训练才会真正落到实处。

(四)加强渗透,构筑知识桥梁

在口语交际训练中,要渗透学生思维的培养,渗透思想教育,渗透审美教育,渗透读的训练、渗透写的训练。特别值得指出的,学生在口语交际中,应渗透创新能力的培养。这种创新能力渗透不只是提供一个民主的氛围、具有强烈生活色彩的情景,更主要是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教师教学中不能局限于一个标准答案,而要鼓励多元化,充分尊重学生的所思、所想、所说。

(五)营造交际情景,鼓励全员参与

营造交际情景,一方面指在教学中创设与交际训练相关的语境。另一方面指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口语交际课涉及的话题十分宽广,教师要注意用多种形式和途径创设交际情境,并在教学过程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活跃课堂教学。

口语交际课鼓励学生全员参与,是这种课型最主要的要求之一。在教学中,教师应着重从如下方面考虑:1.学生参与的状态。注意师生间的民主,保持学生饱满的热情。2.学生参与的广度。教学中做到人人参与,不应有被遗忘的角落。要关注不发表意见的学生。3.学生参与的时间。学生说话、活动的时间不能少于三分之二。4.学生参与的方式。教师在教学中要多想办法,让学生有机会、形式多样地参与课堂。如:独白、小组讨论、模拟成人角色的活动等。5.学生参与的品质。注意保持学生的健康个性,敢于质疑问难,敢于发表见解,善于倾听、愿意表达。6.学生参与的效果。学生训练要落实,教师指导要得法,学生学得高兴、学有所获。

四、教师:走向民主、宽容,使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

(一)培养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和情感

长期以来,语文课堂只是教师的“讲坛”,学生习惯了做忠实的听众,在听讲和繁琐的一问一答中,学生慢慢地丢失了说的欲望,说的能力,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普遍偏低。要真正解放学生的嘴巴,就要树立正确的语文教学观,淡化语文教师的表演欲,从培养兴趣、激活情感入手。

(二)保护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害怕说话不当、举止失措而当众出丑,害怕一旦说错就被同学嘲笑、抬不起头来……这些问题成为不少学生口语交际中的心理阴影。因此,保护学生口语交际的自尊心、自信心至关重要。

一要在课堂上建立平等、信任、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认识并尊重学生的尊严、个性特长及思维与说话方式,要给学生一种感觉:口语交际课是我们自己的,是轻松的、自主的。同时,教师还要认识到:学生是处于发展中的人,是一个正在成长的人,因而每个学生都是有着发展的可能和潜力。要理解学生身上存在的不足,在课堂教学中要少一些批评,多一些表扬,把相信人人能成功的期望传达给每个学生。教师还要放下“师道尊严” 的架子,以一个听众的身分,与学生一起聊天、讨论,进行没有心灵距离的开放式交流。

二要处理好学生之间的关系,营造一个轻松的、积极的班级口语交际环境。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不可忽视的教育因素。如果一个学生在说时,其他学生冷眼旁观、窃窃私语甚至进行人身攻击,那么有几个学生能顺利、轻松地完成口语交际任务?所以要鼓励学生学会交往,学会合作。既要学会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也要学会倾听、补充和帮助,让融洽与合作的阳光普照每个学生的心灵。

糊涂
有智者
有智者


返回页首 向下

【转】别把口语交际课简单地上成口语课 Empty 【转】谈低年级口语交际教学中应遵循的几个原则

帖子 由 糊涂 2009-03-30, 23:03

为了切实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我们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一、情境性原则

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在具体的情境实践中培养出来的,创设情境可以激发儿童的形象思维活动。如果没有具体的情境,学生就不可能承担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也不可能有双向互动的实践过程。依据教材的特点,我们可以从两方面创设情境。

1.由课本中的“情境图”创设情境。一年级实验教材中的口语交际练习有的课配有图画。目的是交代口语交际的场合、对象、目的,创设了一个虚拟的交际环境,教师可以借鉴这个虚拟的交际环境,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一个类似真实的交际环境,为学生的口语交际训练提供一个模拟空间。例如,在上人教版第一册《续讲故事》课时,教师可以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将书上的图制作成多媒体动画,让图中的小兔能说话,能和班上的小朋友进行语言交流,由小兔来向大家问好,向大家提问,请求小朋友帮忙,表扬小朋友。这种将小动物拟人化,与小朋友的学习活动融为一体的情境教学方法生动形象,非常适合一年级刚入学的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

2.依据文字提示创设情境。二年级的口语交际主要以一段文字,来提示教学内容和要求。在教学中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进行教学。例如,上第三册《我们去“旅游”》一课,教师如果觉得一开始就让学生当“导游”,对本班学生有一定的难度的话,可以由教师先当一次“导游”,全班学生都是“游客”,“导游”利用多媒体课件或者图片,向“游客”介绍某地的风景名胜,并耐心地解答“游客”的提问。通过这种情境的创设,不仅能够使学生得到一定的模仿,还因为有老师的参与,激发了学生的情感,使学生感到兴趣盎然,能够主动地投人到教学活动中去。接下来再让学生自由组成“旅游团”,当“小导游”,学生就可以在刚才模仿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当“导游”了。

创设情境的做法不仅激发了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而且促进了学生在口语交际中增强角色的意识。

二、交际性原则

口语交际是一种双向交流活动。听者和说者双方要不断地发出信息、接收信息。它本质是一种双向互动的动态语言实践活动。“双向”和“互动”应成为口语交际课的最根本特征。

如何在教学中实现“双向互动”,体现语言的交际性呢?

1.为学生的交际“搭桥”。体现语言的交际性,口语交际课切忌上成看图说话或听话、说话课,以免出现单向的静态的自我式的语言表达。低年级学生的思维能力较弱,往往不知如何围绕一个话题进行有条理的语言交际,教师此时要创造交际的条件启发学生的思维,为学生的语言交流牵线搭桥。例如上第一册《我会拼图》,课堂上会出现这样的情形:学生动手拼成了各种图形后,便急于介绍,可常常学生的制作过程的介绍常常会过于简单,大多用“我先……再……然后……最后……”的句式。其他同学只是听,不知如何交流。此时,教师可以提出几个有关拼图的问题,让学生打开思路,寻找合适的话题。如可以让学生或组成小组,或同桌互相说说怎样拼图的,问问同学“你为什么这样拼?”“你还能拼成什么样的图?”“以前拼过图吗?”“是怎么学会的?”“看到这个图,你想起了什么?”等等。教师的这番启发引导,就为学生的语言交际搭起了桥梁,课堂上自然会出现热烈的对话交流的场面。

2.在教学中注意强化思维的训练。口语交际的训练,实际上是思维的训练。即听的人思维要敏捷,说的人思维要流畅。在口语交际教学中不能停留在你说说我说说的层面上,只有目标明确,有的放矢地进行思维训练,使学生的思维品质得到提高,口语交际教学的目标才能真正达到。例如,教学第二册《该怎么做》时,一年级学生的思维往往会停留在描述小朋友打碎了花瓶,爸爸回来以后可能出现的几种情况这一层面上。回答基本上是两种意见:一是爸爸回来后,非常生气,打了自己的孩子,或者发了一顿火;二是爸爸回来后,没有发火,而是亲切告诉孩子,以后做事要细心。其实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作深层的思考交流,如请学生认真听同学的发言,围绕这个同学的发言想一想,这个办法行不行?为什么?还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大家可以各抒己见,鼓励说出与众不同的看法。这样既训练了学生听的能力,又训练了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独创性和敏捷性。

三、激励性原则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人。在口语交际教学中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让学生有学习的主人的意识,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口语的交流。这就需要教师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使学生身在其中有跃跃欲试的情绪。教师给自己的定位应是课堂的启发者、引导者,是学生的学习伙伴。

口语交际课上,教师要通过激励唤醒学生内心的表达欲望,要重视对学生兴趣的激发。因为学生有兴趣,才有交流的动机;有兴趣,思维才会活跃。培养兴趣的途径之一是“激励”。人的深层需要都有渴望被别人赏识的愿望,低年级学生更是如此。老师应该用肯定和表扬的方式来保护他们的自尊心,激发他们的上进心。教师应重点评价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情感态度,不必重在结果的评价。口语交际教学是实践性很强的教学,只有人人都参与实践,才有可能做到人人都得到提高。老师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采用多种形式,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口语交际实践的机会。

要重视开展激励性的教学评价。对于胆小话少的学生,往往缺乏语言交际的自信心,老师应该给予更多的关注与呵护,给学生一个宽松、宽容的环境,让他们无拘无束地交谈,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口语交际实践活动。例如,在教学《续编故事》时,老师在多媒体课件中制作了小兔的动画并配了声音,当平时发言少的学生说了自己的看法时,“小兔”就会笑着竖起拇指说:“你说得真棒!”或者说:“你的进步真快!”“没想到你这么聪明!”“相信你还能说得更好!”学生听了这些话话,总是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参与表达的积极性明显提高。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一些小奖品如故事图片、知识卡片或让学生当一次小老师等。有效地使用激励手段,一个微笑,一次点头,一句赞扬,都会在学生心中鼓起希望的风帆。所有的做法,目的只有一个:让学生树立表达的自信心。学生在心中对自己说“我能行”。只有平等对待所有的学生,口语交际的教学目标才能真正实现。

糊涂
有智者
有智者


返回页首 向下

【转】别把口语交际课简单地上成口语课 Empty 回复: 【转】别把口语交际课简单地上成口语课

帖子 由 沃德 2009-03-30, 23:09

哎呦,我可以拿走吧 Very Happy

沃德
大智者
大智者


返回页首 向下

返回页首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
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