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互动论坛
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冀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19、20、21课教学设计

向下

冀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19、20、21课教学设计 Empty 冀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19、20、21课教学设计

帖子 由 黄小惠伟 2011-03-22, 18:03

19* 无言的父爱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语,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运用品词析句的阅读方法,自主学习课文,体会和感受课文中表现的这种极其珍贵的父爱。
3.结合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过程与方法:

1. 在朗读中体会情感,再现情境。

2. 用联系上下文、抓关键词句、结合生活体验的方法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珍贵的父爱。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课文内容,感动于文中父亲那份无言的爱,从父亲身上学会用勤劳的双手来实现自己的梦想,与文中孩子一起得到一份珍贵的精神财富。
重难点分析:



l 文章浅显易懂,结构鲜明,学习中应该注重让学生了解围绕父亲“勤劳实干”的习惯写了他的几件事,并从事件中体会父亲对我的无限爱意。

l 文章结尾处对“无言的父爱”做出了阐述和延伸,学生应通过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词句、结合生活体验等方法来达成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课前准备:



1.学生熟读课文,思考:文章讲了什么事。

2.课件。
教学过程与设计说明:


教学过程
设计说明

一、由自己的父亲谈起,导入新课。

(一)用简练的话语介绍一下自己的父亲的性格特点。

(二)师生共同总结父爱的特点:宽厚、深沉、无私……

(三)教师板书课题,学生结合课下预习情况交流对题目的理解,总结文中父亲的特点:勤劳实干。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一)指名读课文,正音。注意以下词语的读音和写法:惩罚、故伎重施、一幢、镂空、回顾往昔。

(二)学生交流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 细读课文,了解文章写了父亲的几件事。

(一)学生细读课文,思考:围绕父亲“勤劳实干”的特点,文章写了几件事。

(二)抓住时间、地点、事件这几个关键项目交流文中描写的父亲勤劳实干的事件,并完成表格。

四、品读课文,感受“无言的父爱”,品味这份父爱的珍贵。

(一)学生再读课文,思考:课文哪些地方写了父亲“以双手而不是以言语”传达出的对“我”无限的爱?勾画出相关语句,并在一旁写下自己的感受。

(二)阅读课文第3至第11自然段的内容,体会父亲对“我”的爱是怎样表达的。

1. 抓住父亲的语言、动作体会父亲对“我”深沉的爱。

2. 领悟父亲陪“我”一起做玩具房子的用意和“我”对玩具房子非常珍视的原因。

3. 感情朗读课文。

(三)学生结合第12自然段中父亲的话语和自己的生活经验,讨论:最后一自然段中“我身上最紧要的部分”指什么?父亲给“我”的最珍贵的财富是什么?

五、用我笔写我心,沟通课文与现实中的父爱。

(一)写一写“无言的父爱”给自己的生活带来了怎样的启示,可以写情感方面的感受,也可以写人生启示。

(二)写一写自己的生活中体会到的父爱,用具体的事例来展现父亲对自己的爱。



从生活实际出发,引发学生的共鸣,让文中的情感和学生的体验达成共识。



沟通课下的预习和课上的学习。





时时处处重视语言文字的规范读写,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学习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文章内容的表达方式,并学会在表达中抓住重点。





围绕中心问题进行思考,充分把握文章的要点,通过勾画重点语句、写下读书感受、交流读书心得的方式和环节理解课文内容,表达自我见解。







通过自读、自悟、交流、讨论,体会父亲那份深沉的爱。





品味重点语句,感受父亲的人格魅力和深沉父爱,领会父亲给予“我”的珍贵财富。





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感受亲情、体验亲情,同时也收获一份“最珍贵的财富”。

20* 勇气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简要复述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理解题目的含义,体会作者赞扬的是什么样的勇气。
3.学习通过环境烘托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学习人物性格的刻画方法,从而把握人物形象。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勇气”的含义,激发向往和平之情。

2. 通过看录像、听音乐、读课文,深入文章背景,理解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营造相应的情感氛围,让学生感受战争的残酷,树立和平的信仰,培养为正义事业献身的勇气。
重难点分析:



l 要想使学生理解两个主要人物——美国伞兵、法国妇女身上所体现的勇气,教师必须要对当时的历史背景、战争形势做生动的说明,既让学生体会到诺曼底登陆的重要意义,又让学生明白美国伞兵与法国人民是解放与被解放的关系。

l 文章的情节发展可以用三个“两”来概括:两次求救——两次救助——两种勇气。文章的重点是对“两种勇气”的理解,引导学生进行深入阅读,克服在阅读中肢解课文的弊端,在教学中采用对课文内容和教学过程都由有内在牵引力和概括力的问题来引导学生。

l 美国伞兵和法国妇女的形象值得学生反复感悟,通过采访的形式表达课文人物心声,使学生和课文的关联更为紧密。
教学过程与设计说明:


教学过程
设计说明

一、了解背景,导入新课。

(一)学生谈对和平的理解,引入“勇气”对于和平的重要意义。

(二)板书课题,结合预习,抓住记叙文六要素说说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播放诺曼底登陆的录像,介绍二战形式,了解文章背景。

二、整体感知课文,复述课文内容。

(一)指名朗读课文,检查生字词的掌握情况,注意以下词语的读音:颀长、勋章、绶带、盟军、熹微、一栋、寥寥可数、枪毙、门闩、蜷身、吆喝、寡妇。

(二)学生整理思路,抓住重点情节和要素,如法国妇女的表情动作、美国伞兵的行动等,复述课文内容。

三、细读课文,分析人物形象,领悟“勇气”的内涵。

(一)学生细读课文,分析文中法国妇女和美国伞兵这两个人物的特点,勾画相关语句,完成表格中的填空。

(二)交流表格填写情况,把握文章的主体情节。着重引导学生体会人物语言、动作中表现的人物性格特征,学习用语言、动作、神态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三)理解人物心理,想象一下当美国伞兵第二次敲开法国妇女的家门时两人的心理活动。推荐两组同学,以第一人称的身份表演两人的心理对白。

(四)结合学生心理对白的表演,抓住课文的最后一句话,结合人物形象理解“勇气”的含义,并能用合适的词语形容两种勇气。

四、模拟记者会,走进人物内心,拓展文本内涵。

(一)创设情境:二战结束后,美国伞兵找到了法国妇女,各国记者纷纷前来采访。

布置学生活动:选出两位语文素养比较扎实的学生担当美国伞兵和法国妇女的角色;每个小组讨论后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该问题要贴近文章主题,符合人物形象。

(二)在和谐而感动的氛围中进行记者采访。

五、延伸文本,扩展“勇气”的外延。

(一)结合课文内容思考:如今的生活中我们需要怎样的勇气?

(二)交流新时期勇气的含义,如勇于承担责任、敢于迎难而上、乐于克服困难、不畏强权暴力等。

(三)教师寄语,激发学生胸怀无畏的勇气、回报社会的信念。



创设世界因和平而美好的氛围,为理解文章的故事情节做好铺垫。



介绍故事发生的背景,为理解课文奠定基础。



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





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复述能力。











读书中把握人物形象,并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的比较揣测人物心理,进而理解情节发展的原因。



在品词析句中学习写作手法,把阅读与写作有机结合。



通过表演的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深化对文章的理解。



品味重点语句,结合上下文,理解题目的含义,并加强恰当运用词语的训练。





创设情境,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深入人物内心,让读者和主人公直面对话,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由文本延伸至生活中,使勇气的外延更为广泛,使学生对勇气的理解更为贴切。
21 再见了,亲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掌握生字新词,理解“雪中送炭”、“同归于尽”、“噩耗”等词语的意思。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理解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从中受到国际主义的教育。

3. 领会并学习作者围绕中心选择典型材料进行表达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 搜集有关资料或魏巍的报告文学《依依惜别的深情》,结合课文内容或者有关资料,理解课文内容,理解志愿军为什么称朝鲜人民为亲人,体会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体会这种国际主义精神。

2. 扣住情,以读体会情:初读课文,产生情感,初步感受中朝人们的友谊;

抓住课文的动情之处,通过朗读品味语言文字,进一步理解内容,懂得“亲人”的含义和分量,感受中朝人民的友谊是鲜血凝成的,比山还高,比海还深,比较准确地表达课文的思想感情。

3. 创设情境,通过比较性朗读,体会反问句的意思和作用,进一步体会中朝人民的友谊是鲜血凝成的,比山还高,比海还深。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中朝人民的友谊是鲜血凝成的,比山还高,比海还深,从中受到国际主义的精神感染。
重难点分析:



l 结合课文内容或者有关资料,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亲人”的含义和分量,感受中朝人民的友谊是鲜血凝成的,比山还高,比海还深。

l 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比较准确地表达课文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与设计说明:


教学过程
设计说明

第一课时

一、了解抗美援朝背景,初解课题。

(一)教师板书课题及作者,交流作者资料,了解魏巍作为随军记者曾和志愿军共同生活过,他的笔下反映志愿军生活的主要作品有《谁是最可爱的人》、《依依惜别的深情》等。

(二)参照课后“我的资料夹”交流抗美援朝资料,侧重了解抗美援朝是中国人民帮助朝鲜人民保卫家园的一次正义援助,志愿军在这场战争中付出了鲜血和生命。

(三)抓住“亲人”一词,初解课题:谁和谁再见?谁是谁的亲人?感情朗读题目。

二、初读课文,把握文章的结构特点。

(一)同桌合作读文,互相正音,交流识记生字词的方法。

(二)指名读文,完成填空:文章讲了____________的故事。可以填写故事情节,可以填写故事情感,也可以填写自己的读书感受。

(三)探究文章的结构特点:前三个自然段讲述话别场景,后三个自然段描述列车开动时告别的情景。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了解大娘与志愿军战士之间的深情。

(一)教师范读第一自然段,学生思考:第一自然段写大娘为志愿军做了哪些事情?

(二)了解大娘的付出,体会大娘和志愿军之间母子般的深情,并指导感情朗读。

1. 交流大娘为志愿军做的事情:洗补衣服、冒着炮火送食物、为救伤员失去小孙子,抓住“八年来,您为我们花了多少心血,给了我们多少慈母般的温暖。”一句,体会大娘为志愿军做的事情还有很多。

2. 交流重点语句。

(1)您带着全村妇女,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送到阵地上来给我们吃。这真是“雪中送炭”啊!

理解“雪中送炭”的意思,并结合情境说说这里用上这个词说明了什么。

(2)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

把反问句改为陈述句,两个句型相互比照,体会反问句表达上的作用。

3. 指导感情朗读,并创设情境导读。

四、总结学法,布置作业。

(一)总结第一自然段的学习方法:

1. 想想朝鲜人民为志愿军做了什么事情?

2. 体会重点语句的遣词造句和情感表达;

3. 感情朗读课文。

(二)布置作业:参照第一自然段的学习方法,课后自学第二、第三自然段,并把学习收获记录下来。





简介作者,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并为阅读作品推荐做好准备。





了解本文的背景,激发学生对志愿军的崇敬之情和学习本文的兴趣。









把字形的识记交给学生,充分发挥其主动性和创造性。

在整体把握文章情节和情感的基础上,注重学生的个性化表达。













发挥范读的作用,引领学生进入课文描述的情景之中。







走进文本,通过阅读关键语句和提炼重点事件,体会大娘对志愿军的深情。







词语教学蕴涵在阅读教学之中,通过理解词语达到对整段内容的理解。



抓住课文的重点句子让学生改变说法,并把改好的句子与原句进行比较,体会句子在文中的含义、作用,并通过理解重点句子而牵一发动全身,使学生理解整篇文章的含义。









授之以鱼,同时也授之以渔,引领学生学习,教给他们学习方法,并创设运用的时机。

第二课时

一、朗读第一自然段导入,创设亲人离别的情境。

(一)指名感情朗读第一自然段,学生交流读第一自然段的感受。

(二)感受志愿军与朝鲜人民的似海深情,引入新课学习。

二、汇报自学第二、第三自然段的收获,感受小金花和大嫂与志愿军的亲密感情。

(一)交流第二自然段的学习,体会小金花的刚强和她与志愿军的亲密感情。

1. 交流小金花为救出通讯员老王失去妈妈的事情,体会她对敌人的仇恨。

2. 分析重点语句:第二天传来噩耗,你妈妈拉响手榴弹跟敌人同归于尽了。同志们伤心地痛哭起来,你却把脚一跺,嘴角抽动着狠狠地说:“妈妈,这个仇我一定要报!”

理解“噩耗”、“同归于尽”的意思,通过表演理解“跺”、“抽动”、“狠狠”这几个词的含义,体会小金花的刚强。

3. 对比小金花对敌人的“恨”和对志愿军叔叔的“爱”,体会朝鲜孩子与志愿军叔叔的亲密感情。

4. 在学生朗读的基础上指导感情朗读。

(二)交流第三自然段的学习情况,体会大嫂对志愿军的深厚情感。

1. 了解大嫂为了给志愿军挖野菜失去双腿的事情,结合课文理解“这样高的代价”、“深情厚谊”的意思,并想象大嫂这样付出的原因。

2. 理解第三自然段最后一句话的含义,变换句型体会反问句的表达效果。

3. 创设大嫂架双拐为志愿军送行的情境,感情朗读。

三、学习第四至第六自然段,体会志愿军对朝鲜人民的留恋和深厚感情。

(一)综合感受前三个自然段表达的情感,体会朝鲜人民对志愿军战士的深情厚谊,和志愿军战士对朝鲜人民的感激与留恋。

(二)结合“曾经洒过鲜血的土地”,介绍抗美援朝战争中的志愿军英雄。

(三)创设情境,学生角色变化,个人读、齐读结合,化身志愿军感情朗读后面三个自然段,表达中朝人民的浓浓真情。

四、想象分别之后的情节,齐读全文,推荐阅读魏巍的作品。

(一)展开想象:分别后的志愿军与大娘、小金花、大嫂是如何传递这种伟大的友谊的?

(二)播放志愿军与朝鲜人民告别的录像片,聆听后全班合作读文。

(三)推荐阅读魏巍的作品《依依惜别的深情》、《谁是最可爱的人》、《我的老师》、《东方》等。







用朗读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情感表达,进入课文描述的感人情境。









让阅读成为学生的主动性活动,在阅读中增长阅读能力,表达自我见解,形成对文本贴切而深刻的感受。







通过琢磨词句,让学生品味、推敲,感受其感情色彩,引起学生的“内心体验”。







注重朗读训练,读中悟情。







通过对重点词语的理解达到对文本的深刻解读。





创设感人情境,激发朗读情感,培养朗读能力。















通过角色的变换体验,感受志愿军对朝鲜人民的依依不舍之情,通过不同方式的朗读展现这种情感。



立足文本外延和学生的发展实际,鼓励学生展开想象。

回归整体,回归文本,宣泄、表达情感。

拓展阅读,激发阅读兴趣,延展文本的阅读量。

黄小惠伟
论坛新星
论坛新星


返回页首 向下

返回页首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
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